4001391351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知识三

梅氏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好

2017-05-19     来源: 北京梅氏中医研究院

小儿腹泻多由非感染因素导致,以小儿腹泻次数增多,质稀薄或成水样,并带有不消化乳食及黏液为特征,腹泻甚至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腹泻多见于3 岁以下小儿,并以夏秋季为多见,发病与哺育方式密切相关,在我国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小儿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梅氏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好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由多种病因引起,但其中最主要是因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脏腑虚损所致。《幼幼集成》曰: “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说明小儿腹泻的发病基础主要由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调导致。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多属娇脏,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尚不十分完善,脾胃虚弱,湿邪为胜,侵袭肠道,导致腹泻,然追源溯其本在脾,所以在治疗上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景岳全书•泄泻》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泄泻病因的认识,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以升清为宜,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胃以通降为顺,主受纳腐熟水谷。二者密切联系,相互配合,脾胃和运,分清泌浊,否则脾胃受损,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故在治疗上当以调理脾胃运化功能为主。

推拿手法主要取脾经和大肠经的穴位,以达到健脾化湿、温中止泻、消导积滞之功效。揉按天枢穴位主要用以调整脏腑功能消导食滞,从而实现脾之升清与胃的降浊,进一步恢复肠胃运化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督脉分布于脊柱,同时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也分布于督脉两侧,督脉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捏脊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有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脾胃肠道消化吸收的功能,以提高小儿体质,增强脏腑功能,提升小儿免疫力及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各脏器、组织器官均通过脊柱发出的神经根与脑、脊髓相互联系。研究表明,脊柱通过两侧的交感干发出分支与体内脏器传导神经冲动,其中对外在较强的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而轻度的手法刺激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捏脊疗法能有效提高患儿体内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捏脊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值得重视和普及。

西医学认为,引起腹泻在婴幼儿中高发病率的原因主要是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酶活力偏低,对较大的食物质量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而同时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胃肠负担较重。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杀菌能力较弱。人工喂养缺少大量抗肠道感染的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而患病。双歧杆菌是婴儿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厌氧菌,通过服用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使肠腔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上升,从而有效建立生物学屏障,帮助肠道正常菌群恢复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侵袭,从而有效控制腹泻。

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小儿腹泻患儿,在常规腹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外治法副作用小,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


北京梅氏中医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1号院2号楼6层1-13内6100室  中医调养总基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咨询电话:4001391351     技术支持:小鱼在线